首页
>
法律知识
>
仲裁与诉讼详情

1 争议的可仲裁性

根据《仲裁法》第2条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这条法律明确了仲裁的三条原则:

一、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必须是民事主体,包括国内外法人、自然人和其他合法的具有独立主体资格的组织;

二、仲裁的争议事项应当是当事人有权处分的;

三、仲裁范围必须是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根据《仲裁法》第3条规定: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虽然属于民事纠纷,也涉及财产权益争议,但此类纠纷往往涉及当事人不能自由处分的身份关系,需要由法院作出判决或由政府机关作出决定,不属于仲裁受理范围。

《仲裁法》还规定: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由国家另行规定, 这也就是说此类纠纷不适合仲裁法。在本节中主要介绍劳动争议所产生的仲裁与诉讼。

2 常见法律问题

一、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根据《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 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 天内, 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 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 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仲裁与诉讼问题法律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